代表两会建言 促进湾区融合
代表两会建言 促进湾区融合 ---- 为科研团队设“无阻”通道
引自香港文汇报(2020-05-18)
推动两地科研合作方面颇具经验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叶玉如表示,是次两会将建议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间的科研人流和物流问题,为有心参与两地科研合作的学者提供便利措施,创造区内科技融合发展的有利环境。
由叶玉如担任副校长(研究及发展)的香港科技大学,在两地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始终走在前面,近年除在广州设立分校,去年亦作为本港首间大学落户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他们为该合作区引入科大科研团队,建设实验室群,为健康老龄化等国家策略性项目贡献科研力量;为初创团队提供创业支持服务;并由科大工学院主导,为大湾区培训微电子从业人员,未来还将探索拓展针对企业的高端培训领域等。
呼吁为赴内地科研人员提供住处
叶玉如透露,许多在港科研人员都对赴大湾区其他城市展开科技合作充满期待。她认为从人流和物流的制度上为科研创造便利,将更有利于推动区内科研融合发展。她解释,从科大清水湾校区到合作区驾车只要半小时,但科研人员进入内地城市需要办签证、排队过关,不及内地城市间往来般便利。她建议,为科研团队提供毋须过关、毋须签证的「畅通无阻」通道,甚至为赴内地科研人员提供住处等。
在科研物流方面,虽然现有政策已经放宽,但一些样本仍需经历长时间的申请程序,「做研究很多时要同人斗快。」她希望先在合作区试行科研要素的自由流通和无缝对接,从而逐步提高两地科研互动交流的便利性。
她表示,过去一年,大家合作建设大湾区科研的脚步从未停下。她引述自己在与深圳福田区领导开会交流时,当地领导表示,希望吸引专才在深圳做研究,因为虽然科研成果产业化是最终目标,但许多新想法、创新思维等要建立于很强的基础研究根基。叶玉如说,这样前瞻性的观点令她印象深刻,而这亦恰好可以利用香港基础科研优势,实现两地强强联合。
叶玉如也积极发展在港科研合作平台,领导「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进驻「Health@InnoHK」医疗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她表示,各个平台都希望吸引各地的科学家,而现在建立的两地网络可推动实现多平台互动,相信能帮助整个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